鹿寨县政府网

中  文  名:鹿寨县政府网

官        网:http://www.luzhai.gov.cn

地        址:鹿寨镇创业路2号

车牌:桂B

区号:0772-6812345

政府网简介

  鹿寨县位于广西中部,东和东北与桂林市的荔浦县、永福县为邻、南隔柳江与柳江县及来宾市的象州县相望、西接柳州市和柳城县、北连融安县、东南与来宾市的金秀瑶族自治县相交。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4°14′至24°50′、东经109°28′至110°12′之间。总面积3003平方公里,辖5乡4镇,总人口41.32万人,有汉、壮、苗、瑶、回等18个民族,区位优势明显。地处桂中腹地,扼南北交通之要冲,县城距首府南宁市260公里,距世界旅游名城桂林市115公里,距广西工业中心柳州市33公里。境内有桂海高速路、阳鹿高速路、平鹿二级公路等国道和省道,湘桂铁路纵贯全境。

  中文名称鹿寨县外文名称LuzhaiCounty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下辖地区4个镇、5个乡政府驻地鹿寨镇电话区号0772邮政区码545600地理位置柳州市东南部面积3003平方公里人口41.32万方言西南官话桂柳片、壮语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香桥岩溶国家地质公园、古赏山庄、月岛湖度假区、榴江广场机场柳州白莲机场火车站鹿寨站、鹿寨北站车牌代码桂B行政代码450223目录1历史沿革2行政区划3地理环境▪气候特征▪地形地貌4自然资源▪土地资源▪矿产资源▪水资源▪林业资源▪生物资源5人口变化6经济发展▪农业经济▪工业经济7交通运输8科教文卫9旅游▪自然景观▪人文景观10特产历史沿革编辑秦,属桂林郡地。

  相关图片汉,分属潭中、始安二县地。三国,初沿袭汉制;吴甘露元年(265年)析始安地(属零陵郡)南部置常安县,境内分属潭中、始安、常安三县地。西晋太康五年(284年),常安县改名长安县,属桂林郡。南北朝,宋(420—479),撤消常安县,其地并入始安县,境内分属潭中、始安二县地。梁大同八年(542年)于常安旧址改置梁化县,于县置梁化郡,境内分属潭中、始安二县及梁化郡地。陈析潭中地置象郡,境内分属梁化郡,象郡及始安县地。陈后主陈叔宝至德年间(583~586年),又于今雒容镇南部,设置象郡,隶属桂州。隋代文帝杨坚开皇九年(589年),废象郡,改设象县,隶属始安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郡,将梁化郡和象郡改置梁化县和象县,境内分属梁化、象、始安三县地。开皇十八年(598年),梁化改纯化;境内分属纯化,象和始安县地。仁寿初(601—604年)析始安县地置兴安县,境内分属纯化、象、兴安三县地。大业初,并纯化、兴安入始安,境内分属象县和始安郡地。隋炀帝杨广大业二十二年(606年),废纯化县并入始安县。大业二十四年(618年),又废兴安县并入始安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以原兴安县地置宣风县;是年复置纯化县,境内分属宣风、象县和纯化三县地。贞观中析象县地置洛容县;十二年(638年)并宣风入兴安。境内分属象、洛容、兴安、纯化四县地。唐高宗李治龙朔三年(663年),废象县;乾封二年(667年),复设象县,并迁县城至今柳州市东北方向,次年,象县改隶属柳州。唐武则天天授二年(691年),洛容县亦改隶属柳州。唐顺宗李诵永贞元年(805年),纯化县因避唐宪宗李纯的庙讳,更名慕化县。唐昭宗李晔乾宁二年(895年),废慕化县改设古县,县城设在今永福县百寿镇,管辖今鹿寨县一部份地方。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晃开平元年(907年),慕化县改为归化县。后唐庄宗李存勖同光二年(924年),归化县复名慕化县。宋嘉祐四年(1059年),并象县入洛容;六年(1061年)并恭化入古县。此间,境内分属洛容、理定、古县三县地。绍兴二年(1132年)桂州改称静江府、理定、古县属静江府,洛容属柳州府。元代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年(1279年),洛容县改隶属柳州路。元惠宗妥灌帖睦尔元统三年(1335年),都元帅韦颜,统兵镇压慕化、边山、毛峒等地少数民族起义,设大岭、桐木、银洞三隘,并设百夫长督兵屯因守御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年)古县改称古田县,属桂林府。此间

  小区,境内隶属关系相应变更。正统五年(1440年)理定县并入永福县。庆隆五年三月,古田县升为州,称永宁州,辖永福、义宁二县,仍属桂林府。此间,境内分属洛容县、永福县和永宁州。清,洛容改为雒容,属柳州府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,析永宁州及雒容、永福、柳城、融等县的部分地域置中渡抚民厅,属桂林府。此间,境内分属雒容县、中渡厅和永福县地。民国元年(1912年),中渡厅降为中渡县,属桂林府;雒容县仍属柳州府。民国二年撤府设道,中渡县属漓江道(民国3年改为桂林道),雒容县属柳江道。13年,析永福县的黄冕、鹿寨、寨沙三个区设置榴江县,县治寨沙圩,属桂林道。此间,境内分属雒容、中渡、榴江三县。民国19年,雒容、中渡、榴江同属柳州民团区。23年,三县属柳州行政监督区,29年,属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,31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,区治柳江。38年7月,三县属第十三区,区治柳州。1951年6月29日奉广西省人民政府令,将雒容、中渡、榴江三县及修仁县第二区合并成立鹿寨县,属柳州专区。1952年8月改属桂林专区。1958年8月改隶柳州专区(1971年更名柳州地区)。2002年11月30日改属柳州市。行政区划编辑汉为潭中、始安县地。晋置常安县,南朝改梁化县,隋改

  风景名纯化县,后置兴安县。唐置洛容县,改兴安为理定县,纯化为慕化县。宋、明废慕化、理定并入洛容县。清改洛容县为雒容县,光绪中置中渡厅。民国改为县。增置榴江县。1952年雒容、中渡、榴江三县合置鹿寨县。2002年9月29日,国务院批准(国函[2002]88号):原柳州地区的鹿寨县、融安县、融水苗族自治县、三江侗族自治县划归柳州市管辖。1996年,鹿寨县面积3133平方千米,人口约44万人。辖5个镇、7个乡:鹿寨镇、寨沙镇、雒容镇、平山镇、中渡镇、城关乡、黄冕乡、龙江乡、拉沟乡、四排乡、导江乡、江口乡。县政府驻鹿寨镇。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鹿寨县总人口418665人。其中:鹿寨镇59002人,雒容镇54942人,中渡镇42944人,寨沙镇39748人,平山镇30326人,城关乡47336人,黄冕乡27329人,江口乡12836人,导江乡15745人,龙江乡18335人,拉沟乡9857人,四排乡39377人,石亭山经济开发区11974人,鹿寨化肥总厂8914人。2002年11月4日,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(桂政函[2002]188号)同意将城关乡与鹿寨镇合并为鹿寨镇,原城关乡、鹿寨镇所辖的行政区域全部归鹿寨镇管辖。鹿寨镇政府驻原鹿寨镇政府驻地。2005年6月13日,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(桂政函[2005]165号)同意撤销龙江乡,整建制并入寨沙镇,寨沙镇政府驻地不变。调整后,全县辖5个镇、5个乡:鹿寨镇、雒容镇、中渡镇、寨沙镇、平山镇、黄冕乡、江口乡、导江乡、拉沟乡、四排乡。2011年1月,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同意调整柳州市鱼峰区和鹿寨县行政区划:将鹿寨县雒容镇整体划归柳州市鱼峰区管辖,鱼峰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,其他城区行政区划不变。雒容镇位于鹿寨县城西南部,总人口6.8万人,总面积381平方千米,距离市区25千米。此次区划调整后,鹿寨县行政区域面积减少381平方千米。全县辖4个镇、5个乡:鹿寨镇、中渡镇、寨沙镇、平山镇、黄冕乡、江口乡、导江乡、拉沟乡、四排乡。

  鹿寨县

  鹿寨县地处低纬,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带,受季风环流影响较明显。境内气候温和,年平均气温20℃左右,夏季最高气温38℃,冬季最低气温0℃。雨量充沛,年均降雨量约1500毫米,且集中在4—8月。日照充足,年平均日照量约1600小时,无霜期长达320天以上,适于农作物生长。

  地形地貌

  风光鹿寨县地理形态多样,为丰饶的自然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地理基础。县境东北部为架桥岭余脉,大瑶山余脉则延伸至县境东南部,与架桥岭余脉相连,约占全县面积的五分之一。西北部为峰林谷地区,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,为著名的四十八弄。有不连座的稀疏孤峰和连座的密集峰林,也有和缓的低丘。县境中部和南部地势低平,主要为和缓的丘陵、台地和小平原。

  自然资源编辑土地资源

  1980年《鹿寨县农业区划报告》统计,全县土地总面积503.94万亩。1981年后,全县对土地利用有一些变化,主要是对荒地进一步利用,据1989年统计共127万亩,其中飞播造林6万亩,人工造林2万亩、新垦耕地4万亩;原已利用的土地亦有变化,有林地减少。1987年全县已被利用的土地375.71万亩,据《鹿寨县森林资源调查统计》,1989年全县有林面积(包括疏林、灌木林、新造林未成林地、苗圃)151.99万亩,比1980年减少37.39万亩,主要是火烧和砍伐,耕地增加,面积共计68.22万亩,比1980年增加1.89万亩,原有旱地部分为轮闲,每年均有一定丢荒面积。

  矿产资源

  现已勘探查明的矿产资源有数十种,以铁矿、锰矿、重晶石矿和方解石居多。位于平山镇屯秋村的赤铁矿床藏量达3700万吨。中渡镇朝阳、响水的褐铁矿品位高达40%以上,重晶石矿主要埋藏于四排、导江等乡,年开采量近10万吨。方解石主要分布于中渡镇,藏量丰富,优质矿含钙量98%以上。锰矿主要埋藏于雒容镇六座村一带

  水资源

  境内有大小河流64条,其中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0

  风景条。主要河流有洛清江、石榴河和古尝河。洛清江由洛江和清江汇合而得名。洛江发源于永福县三皇乡,于江头村潜入地下,伏流于中渡镇香桥岩露出地面。清江发源于龙胜县,在黄冕乡里定村进入县境。两江于黄冕乡旧街村处汇合,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黄冕乡、鹿寨镇、雒容镇、江口乡汇入柳江。境内河段长103公里,流域面积3231平方公里,多年平均流量261米3/秒,年径流量61亿米3,落差56.5米,水能可开发量约4万千瓦。石榴河发源于荔浦县修仁镇六社岭,在四排乡三排村进入县境,流经四排乡、寨沙镇、鹿寨镇,在脚板洲汇入洛清江,流域面积1360平方公里,境内落差33米,多年平均流量38米3/秒,径流量11亿米3。古尝河发源于永福、荔浦、鹿寨交界的古报尾山,在黄冕乡山脚村汇入洛清江,全长94公里,流域面积391平方公里,落差127米,年平均流量10米3/秒,水能蕴藏量达1.25万千瓦。上游河段风光秀丽,水势跌宕。

  林业资源

  鹿寨县宜林面积辽阔,有林面积已达近300万

  风景亩,森林履盖率约50%,境内有自治区辖黄冕林场和三门江林场、县属鹿寨林场,营林总面积达40多万亩。主要林种的松、杉、速生尾叶桉等用材林种和水果、茶叶等经济林种。这些国营林场还是珠江流域水土保持林区,对涵养水源、保持水土、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在寨沙镇的和尚岗和拉沟乡的关江、大坪等地区还有大片原始森林,这些天然林树种主要有白椎、红椎、青冈、荷木、樟树等,现存珍贵树种有紫檀、楠木和东菅木。县境内还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,主要有淮山、茯苓、金银花、何首乌、黄栀子、半夏、荆介、天冬、麦冬、九层皮等数百种。大量引种美国大头竹、吊丝竹等,构成了品种丰富、数量巨大的植物资源。

  生物资源

  鹿寨县由于地理环境多样、森林植被保持较好,,因而保持了较为丰富的生物资源。走兽类有山猪、黄猄、箭猪、狐狸、猴子、獐子、果子狸、野兔等;飞禽类有鹧鸪、野鸡、红毛鸡、斑鸠、猫头鹰、麻雀等;爬行类有穿山甲、竹鼠、各种蛇类;水生动物有龟、鳖和各种鱼类,较珍贵特别的有草帽鱼、娃娃鱼、岩鱼、桂婆鱼等。

  人口变化编辑乾隆三十六年(1771年)丁口924人。民国时期,鹿寨县境内人口发

  行政中心展较快。解放后,国民经济全面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,医疗、保健卫生事业不断改善,加之受“多子多福”传统思想影响,又因一度忽视计划生育工作,人口数大幅度增长。1950年全县45147户、176642人,1953年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,鹿寨县为44911户190121人,因天灾人祸1960年人口数减少至50058户、230470人;1961年51888户、230833人;1962年51412户、229849人。1964年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,全县54077户,245193人,1965年全县52905户,244372人,1979年11月,计划生育措施全面贯彻落实,人口自然增长得到有效控制,1980年全县79839户,397893人,1982年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,全县78571户,413028人,其中男215701人,女197327人,分别占总人口的52.22%和47.78%。,1987年全县80146户,417406人,其中男223508人,女193898人,分别占总人口数的53.55%和46.45%。比1982年增加4378人,5年增长1.06%,平均每年增加875人,年均增长0.21%。1990年7月1日,进行第四次人口普查,全县85840户、433567人,其中男234315人,女199252人,分别占总人口的54.04%和45.96%。比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增加20539人,8年增长4.97%。

  经济发展编辑农业经济

  县境农业生产,历史上处于自给或半自给的自然经济状态

  农业。民国17年(1928年),政府始设立农业机构。新桂系统一广西初期,农业生产曾一度发展。民国30年后,由于战祸,天灾连绵,农业生产处于落后状态。解放后,1987年农业总收人比1950年增长4.7倍,比1978增长112.5%。农民人均纯收入429元,其中1957---1977年间纯收入平均每人每年增加1.75元,1978---1987年间平均每年增加34.9元。1987年粮食总产比1950年增长2.4倍,糖料蔗产量增长12.6倍,木薯片产量增长26倍。比1978年粮食产量增长93.6%,木薯片产量增长164%。

  工业经济

  解放前,县境工业以铁、竹、木器手工业为主,兼有油、糖

  公园榨及碾米、砖瓦、酿酒等行业。清代有小规模的采矿和冶炼。民国20年(1931年)后,粮油加工业振兴,棉纺、酿酒、制酱等业亦有所发展。后因日军入侵,工业均遭严重破坏。解放后,经过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,组成合作社(组)公私合营企业,仍以铁木竹器、土糖榨糖和粮油加工业为主。1958年出现“大办钢铁”群众运动和以改革制作维修农具为主的县、乡(镇)工业,同时兴办机制糖厂、砖瓦厂、耐火材料等县属工业。60年代初,贯彻中央“工业七十条”,调整工业结构,社、队企业兴盛,产品由小农具,小商品转为农机具,县属工业开办了六座锰矿、响水铁矿。70年代新增糖果厂和制药厂等6个县属企业。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全县工业迅速发展,尤以乡镇工业发展较快。至1987年县属工业16年,工业总产值按1986年不变价,下同)合计5958万元。集体所有制企业57个,工业总产值合计966万元,其中县属集体所有制企业13个,工业总产值231万元,乡(镇)办集体企业14个,工业总产值共735万元。在本县的区,地属工业企业15个(区属11个,地区属4个),工业总产值合计9809万元。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,达105.6亿元,同比增长13%;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亿元,同比增长30.09%;三次产业结构为18.00:56.00:26.00;财政收入首次突破5亿元大关,达56567.79万元,同比增长34.51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38元,同比增长12.0%;农民人均纯收入5432元,同比增长10.0%。。2011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00亿元,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80亿元,逐步形成了以化工、制糖、造纸为支柱,建材、茧丝绸、汽配、机械制造和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相结合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。交通运输编辑鹿寨县地处桂中腹地,扼南北交通之要冲,集陆、空

  城市夜景、水路交通便利于一地。境内有桂海高速公路、柳州绕城高速公路、平鹿二级公路等国道和省道,已实现乡乡通油路,村级公路也四处延伸;湘桂铁路纵贯全境;县城距柳州白莲机场约50公里、桂林两江国际机场约130公里,皆有高速路相通,行车不过一小时。雒容、江口、导江三个乡镇倚靠柳江航道,可资水路便利,通达梧州、广州。桂柳高速公路为双向四车道路面,县境里程73公里,有雒容、鹿寨、黄冕3个进出口,设鹿寨服务区1个。从鹿寨到柳州静兰出口33公里,行车不到半小时,到桂林辽田出口110公里,行车也仅需1小时。柳州绕城高速公路雒容至洛满段起于桂海高速公路雒容连丰村、终于柳宜高速公路的柳江县洛满镇,在鹿寨境内约15公里。2003年10月开工,2006年8月通车。平乐至鹿寨二级公路路基宽12米,路面宽9米,水泥路面,在鹿寨境内73公里,贯穿鹿寨镇、寨沙镇、四排乡3个乡镇。从柳州市区至雒容镇的柳东大道2006年3月动工,道路设计为双向六车道,全长约14公里,为城市一级主干道,当年12月31日通车。延伸至鹿寨县城的柳东大道延长线将于2007年动工,届时鹿寨的交通将锦上添花。湘桂铁路在鹿寨境内长68公里,有雒容、对亭、鹿寨、新村、幽兰、黄冕、大端河、波寨8个火车站。最大的鹿寨站为三等站,有铁道6股,日接发列车80多列,停靠旅客列车7对,全县铁路年货运吞吐量200多万吨,发送旅客20多万人次。科教文卫编辑科技民国时期,雒容、中渡、榴江三县科技人才甚少。虽有农场、苗圃、农林推管所等组织,开展农业技术改良实验,虽由实业所、局兼理,但时办时停,成效甚微,技术又不能为人民群众应用,农业生产长期停滞在传统旧习惯上,科技工作极为落后。解放后,县人民政府注重科技事业的发展,广泛宣传普及科学知识,推广应用新的科技成果,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。1951年开始,先后建立农场、林场、良种繁殖场,农科所、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农机研究所,开展科技研究活动,并逐步推广应用。1959年成立县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,随后又成立县科学技术协会,县科技情报研究所,各级各专业科技协会,学会和研究会也相继成立,以县城为中心,科技队伍日益壮大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,各类科技组织机构被迫解散。1979年后,全县科技组织机构得到恢复和发展。至1987年,全县各系列各类专业有技术职称人员4869人。其中获高级技术职务资格27人:获中级技术职务资格582人;获初级技术职务资格4260人。科技成果获奖项目48项,其中广西一工农12型机滚船获自治区科技成果三等奖,被选为广西定型样机,技术转让柳州机械厂批量生产;广西12-1型省柴灶获国家农牧渔业部授予全国优秀省柴灶称号:儿滞灵冲剂获全国儿童用品优秀金鹿奖。民族文化

  舞狮舞狮、舞龙是县境民间传统文化活动。每年从正月初一到十五,全县都要举行舞狮、舞龙表演,舞时引龙一人,每节1人,引龙者逗引龙头,其余各节随之舞动,配以锣鼓助兴,龙于炮竹烟雾中翻滚,居住在鹿寨境内的壮族,能歌善舞,每年的农历三月三,都要开展“三月三”山歌对唱活动。卫生解放前,雒容、中渡、榴江三县医疗卫生事业,以民间中医中药为主,民国21年(1932年),外籍西医周文超在榴江县寨沙镇开设西医诊所。22年,雒容县立医务所成立。解放前夕,县境有公立卫生院3所、私立诊所8所、中药店铺28家,医药卫生人员90人,其中西医22人,中医药68人,平均每万人口中有医药卫生人员6.31人。医疗卫生设施简陋,诊费昂贵,贫民百姓望而却步,疫病盛行,尤以伤寒、霍乱、痢疾、天花、白喉、麻诊、流脑等传染病最为严重,死亡率很高。35年霍乱流行,中渡县

  鹿寨县妇幼保健院中村62户,有22户染病,患者75人,死亡71人,死亡率为94.7%。解放后,党和人民政府贯彻以预防为主,团结中西医及专业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、不断增设医疗卫生机构、增加事业经费、改善医疗设施、培训提高和壮大医疗卫生队伍,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,昔日危害人民健康的16种传染病得到控制,发病率从1950至1960年的1680.34/10万,下降到1980至1987年的811.23/10万,天花、霍乱已灭绝。全县拥有卫生院、所、站、室、校等机构596个,中西医药店铺43家,形成县、乡、村三级医疗、防疫、保健网,共有医疗卫生人员1193人,其中西医870人,中医323人,每万人中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8.58人,比解放前夕增长12.26倍,病床449张,比解放前夕10张增长439倍,随着国民经济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提高,讲究卫生、除害灭病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,健康水平日益提高。

如有意见、反馈、侵权或投诉等情况,请联系
邮箱:电话:
“扫黄打非”举报专区 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24 闽ICP备18026954号-27 cnhuoche.com 火车网 网站地图